![]() 雕塑展預約入口可以關注“武漢美術館”公眾號進行預約參與。 有專業(yè)觀眾早就對這次展覽翹首以盼,高水平的藝術家、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勢必會為江城觀眾帶來一次深刻的藝術體驗,作品已在杭州完成查驗,將發(fā)往武漢。 ![]() 這次展覽武漢美術館拿出了1、2、3三個重要的展廳,用以呈現(xiàn)這些重要的雕塑作品。展覽由浙江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廣東美術館三地三家美術館聯(lián)合主辦。意大利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處為支持單位,北京爾雅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為協(xié)辦單位,展覽將從3月8日持續(xù)展出至5月8日。本次展覽將以“提前預約,錯峰觀展”的方式進行。 作品來自意大利木雕之都瓦爾加迪納武漢美術館“靜謐的凝視:意大利當代雕塑展”將展出8位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意大利當代雕塑家的33件木雕和石雕作品。展出的布魯諾·瓦爾波特(Bruno Walpoth)、沃爾特·莫洛德(Walter Moroder)、馬西米里安諾·佩萊蒂蒂(Massimiliano Pelletti)、阿隆·德梅茨(AronDemetz)、赫爾曼·約瑟夫·倫加迪(Herman JosefRunggaldier)、彼得·德梅茨(Peter Demetz)、威利·威基勒(WillyVerginer)、格哈德·德梅茨(Gehard Demetz)等人的雕塑作品,呈現(xiàn)意大利當代藝術最獨到和最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 這批作品都來自意大利上阿迪杰地區(qū)的瓦爾加迪納(Val Gardena),瓦爾加迪納是意大利的木雕之都,是世界手工藝雕塑藝術的發(fā)源地。這些雕塑大多是用樹木巖石雕塑而成,呈現(xiàn)的多為人體雕刻,仿佛作品里蘊藏的原型本就存在其中,而非刻意為之;將人文性、視覺性、生成性加以提煉的過程,凸顯了8位雕塑家身上普遍存在的“匠人氣質”,與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工匠精神”,可以交相輝映。 武漢美術館為“靜謐的凝視”藝術展的第二站,后續(xù)此展還將移師至廣東美術館展出。 呈現(xiàn)雕塑藝術歷經(jīng)輝煌、凋敝、復蘇的當代姿態(tài)提起意大利,大家都會想到文藝復興。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文藝復興時期,除了誕生了眾多的世界名畫,也誕生了很多經(jīng)典的雕塑作品,如米開朗琪羅就是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雕塑藝術家。 ![]() “雕塑是一種藝術,通過去除給定材料中的多余部分,將其還原為按照藝術家想法設計的人體形狀。而且必須考慮到,所有的人物,無論是大理石雕刻的、青銅鑄造的、灰泥或木頭制作的,都必須是豐滿的、浮雕的,讓周圍的觀眾能夠從各個方向欣賞,因此,一個完美的人物雕塑需要滿足多方面的要求。”16世紀中葉,意大利藝術史奠基人喬爾喬·瓦薩里對雕塑進行過這樣的定義。當時米開朗琪羅·博那羅蒂仍很活躍,即將雕刻他《憐憫》系列的第一個作品。然而到了20世紀上半葉,當時最偉大的意大利雕塑家之一阿圖羅·馬丁尼寫了一本著名小冊子《雕塑死了》。意大利藝術評論家加布里埃爾·洛倫佐尼評價這一現(xiàn)象說:雕塑這一藝術領域行走在深淵邊緣數(shù)百年,直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雕塑藝術才出現(xiàn)了緩慢而穩(wěn)定的復蘇。這也為本次展覽的舉辦,注入了更多的期待。 8位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接續(xù)傳統(tǒng)又充滿實驗性武漢美術館館長陳勇勁表示,本次展覽中這些逼真的作品大多以普通人作為創(chuàng)作對象,穿行于這些木質、石材或金屬等材質的雕塑間,會被已經(jīng)超越了材料和技術之外的情緒和精神力量感動。以木雕作為標志的意大利北部格勒登山谷(或稱瓦爾加迪納),這里將近三百年的木工歷史造就了許多家族工坊,依托旅游和日用品的加工,以及來自教堂的訂單,他們以精致的傳統(tǒng)手藝得以生存、繁衍。隨著從作坊中陸續(xù)出現(xiàn)的、帶著改變現(xiàn)狀的理想的年輕人走出山谷,主動接受學院教育,形成各自的藝術風格,完成從工匠到藝術家的身份轉換。他們既執(zhí)著于內心對傳統(tǒng)手藝割舍不下,又期望融入當代藝術語境,刻意找尋雕刻的當代面貌。8位藝術家聽從內心的指引,帶著格勒登的印記,堅韌地將這種稱之為情懷的傳承,與看似當代的、風格各異的、實驗性的創(chuàng)造結合起來,贏得了尊重和成功。 武漢美術館作為國家重點美術館,近年來引進了一系列優(yōu)秀的國際展覽,吸引著觀眾的目光。比如,此前推出的“直覺瞬息——馬克呂布攝影回顧展”“無邪之思——大分市美術館藏高山辰雄版畫作品展”“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xiàn)代繪畫之路(1800—1980)”、瑪格麗特、圓山晴巳、諾曼羅克威爾等。(來源:極目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