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熱水湯溫泉 AAA
推薦1
熱水湯溫泉
熱水湯溫泉旅游度假區(qū)位于凌源市城北16公里的萬元店鎮(zhèn)熱水湯村,是久負盛名的旅游療養(yǎng)勝地。該溫泉療養(yǎng)院距朝陽市165公里,距機場170公里,距海港碼頭175公里。這里四周群山環(huán)抱,清幽怡靜,氣候宜人,風景秀美。這里的礦泉水在國內(nèi)被列為一類礦泉,有“礦泉之花”的美譽。凌源溫泉號稱“全國八大溫泉”之一。度假區(qū)內(nèi)現(xiàn)有省、市、縣級療養(yǎng)院和洗浴娛樂場所15個。主要以洗浴療養(yǎng)、度假、接待會議為主。凌源熱水湯溫泉自唐代就已被開發(fā)利用,清朝康熙出訪此地,洗浴溫泉澡,并賜聯(lián)“寶地靈泉熱水湯,能治百病勝八方”,熱水湯因此而得名。熱水湯水溫與水質(zhì)俱優(yōu),具有一定的醫(yī)療價值。熱水湯溫泉景區(qū)內(nèi)有大片的油松林,還有碧云洞、老虎洞、水簾洞、紅石砬,歪脖山等旅游觀光景點。于97年又修建一秀麗多姿的“水上樂園”成為人閃休憩和度假的旅游圣地。熱水湯總面積24.5平方公里,總?cè)丝?380人,該旅游景區(qū)距朝陽市165公里,距機場17………
2、紅石山生態(tài)旅游區(qū) AAA
推薦2
紅石山生態(tài)旅游區(qū)
紅石山生態(tài)旅游區(qū),是國家AAA級景區(qū),位于凌源市大河北鎮(zhèn)境內(nèi)。主要有原始森林自然風光、石林景觀等特色景點。紅石山景區(qū)景色優(yōu)美,專家稱贊這里是“遼西原生森林植被基因?qū)殠?rdquo;,有東北最大的楸林,故有“北國碧玉、遼西綠珠”之贊譽。春華、夏綠、秋艷、冬韻為該景區(qū)特色,一年四季變化特征明顯。這里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四季氣候雖有變化,但冷暖怡人。紅石山主峰海拔1256.6米,是遼西最高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紅石山的石林奇觀。這里山石赤紅如血如火,奇峰怪巖擬人摹物到處可見。相爺石、俄羅斯大兵、老君司爐、二郎神打坐、采藥老人、哮天犬、凱旋門等景點活靈活現(xiàn)。這里有紅山文化的遺址,大量石器、陶片在這里出土,史前文明在這片土地乍現(xiàn)。遼代古墓石羊石虎遺址已歷經(jīng)千年滄桑,石雕仍栩栩如生。古老文明的熏陶,漢、滿、蒙、朝鮮族兒女長期聚居繁衍,形成了這里濃郁的民族風情。偏遠的鄉(xiāng)野農(nóng)家,到處飄溢著傳統(tǒng)美味佳肴的芳香。改革………
3、凌源地母寺 AAA
推薦3
凌源地母寺
地母寺景區(qū)位于凌源城西北近郊,位于遼、冀、蒙三省三縣交匯處,是一步跨三省、一腳踩兩縣的要塞區(qū)域。地母寺、王蘭溝山林場和東北小雜糧市場、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為其主要景區(qū)范圍。景區(qū)北接內(nèi)蒙草原,西鄰河北的遼河源景區(qū),東望市區(qū),南連四承高速公路,并與凌源萬祥寺、熱水湯、牛河梁、金花山等景區(qū)形成區(qū)域旅游景區(qū)體系。地母寺景區(qū)屬遼西西北平行嶺谷褶皺區(qū)酒簍山向南延伸的中低山丘陵體系,大地構(gòu)造屬東北褶皺帚狀山體,地質(zhì)構(gòu)造為侏羅系砂巖,帶狀山地地貌,前為河流低緩,中后山高峻險絕,山尾低垂,山勢逶迤,形若巨龍縱騰,山谷有小股山泉。作為國有地方森林公園的王蘭溝山,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4℃,年均降水量為50mm,酷暑期與市中心區(qū)溫差很大,風向以東風、南風、北風為主導(dǎo),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Ⅰ級,負氧離子含量很高,是“天然氧吧,避暑勝地”。王蘭溝山全境基本具備生物多樣性,原有植物幾十余種、鳥獸蟲魚百余種,構(gòu)成以王蘭溝山、寺院、松濤為主………
4、金花山及匯善寺
推薦4
金花山及匯善寺
出凌源城東15公里,沿306國道向東便是坡陡山高、草木蔥蘢、風景優(yōu)美的金花山風景區(qū)。金花山,古稱金黃山,由十座山峰繞一主峰組成,婉若眾星捧月,是凌源烏蘭白至喀左縣的界山。最高峰海拔919米。山峰聳立,其尖如削,怪石林立,虎臥龍盤。主峰側(cè)有一石洞,兩百年前就有觀音殿。洞下有一泉非常奇特,冬夏常流。主峰西側(cè)有一寺。清圣祖敕賜“匯善寺”。說起金花山及寺廟的歷史,有據(jù)可查的是清乾隆37年(公元1772年),塔子溝廳理事通判哈達清格考察此地時曾有記述:“金黃山,塔子溝東南35里至金黃山。遠觀山色如金黃,因以名之。圍圓計七十里。山上有石洞一處,寬八尺,進深一丈,-羅卜僧于乾隆十年間,即山洞建觀音殿一間,洞外兩旁建住屋二間。洞口西南,相距不及一里石縫中,有水長流,冬夏不絕,亦無增減。”可見金花山當時因其在干旱少雨的遼西山區(qū)景色優(yōu)美、石洞天成、泉水長流,所以很受人們喜歡。乾隆十年時,就有僧人選址建成觀音殿………
5、金花山景區(qū)
推薦5
金花山景區(qū)
金花山距凌源市中心東南九公里處。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3公里,總面積二萬多畝。1994年被省林業(yè)廳確定為省級森林公園(遼林批(1994)45號)。金花山主峰海拔919米,是凌源城附近最高的山峰,形似屋脊,四周陡立。奇石主要有彌勒石、兔兒蹲、石虎子、風動石、鎮(zhèn)山锏、猴頂燈等。主峰下不遠處有一人工石洞,名曰“東洞”。附近有水井一眼,謂之“神泉”。此泉地處海拔800米高的半山腰間,井深約5尺,石幫石底,水清如鏡,一眼見底,久旱不干,久澇不溢,嚴冬不凍,盛夏不腐。游人飲此水頓感腹內(nèi)舒暢,百病盡除,神力大增,故稱神泉?,F(xiàn)已建設(shè)廟堂三間,二百平方米。金花山景區(qū)森林覆蓋率達98%,四季皆綠,長年鳥語花香。陽春之際是花的海洋,十里飄香。金秋季節(jié),果實累累,掛滿枝頭。金花山水果以含糖量高,口感好,名揚國內(nèi)外,成為水果市場上的品牌貨。每年產(chǎn)干鮮果上百萬斤,銷往全國各地。這里林森樹茂,品種繁多。有松、柏、楊、………
6、河坎子景區(qū)
推薦6
河坎子景區(qū)
河坎子位于凌源南部兩省交匯處,轄8行政區(qū),77個村民組,15000口人,總面積137平方公里,一條青龍河橫貫全境,是一個把山一水一分田的純石質(zhì)山鄉(xiāng)。原生態(tài)自然景觀奇特,旅游資源前景廣闊。有42米高麻櫟之王,打破省《林木學》記載麻櫟樹只有25米高記錄。世界瀕危鳥種黑鸛在這里嬉戲繁衍,被鳥類專家益為遼寧唯一的黑鸛繁殖地,并有金錢豹出沒,野狍成群,鐘乳石龍活靈活現(xiàn),小葉樸“山石盆景”被稱遼西之最。“女媧補天”“遼西小桂林”“熊貓石”“蓮花石”“月牙洞”等30多個景觀以人??谷詹剀姸?,農(nóng)民高貞給抗日傷員葛振山送飯的瓦罐現(xiàn)存省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這里植物資源繁多:藥用有野生人參、山茶、枸杞。觀賞有側(cè)柏、紅白杜鵑、繡線菊。野生干、水果、山核桃、榛子、山葡萄。河坎子素有凌源江南之美稱:這里山青、水秀、天藍、人杰、地靈。孕育著綠色的希望小黃山簡介它位于河坎子鄉(xiāng)政府南部,山上植被好樹木挺拔,山下是青龍河。特………
7、天盛號石拱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7
天盛號石拱橋
天盛號石拱橋天盛號石拱橋,被譽為“關(guān)外第一橋”。位于三家子鄉(xiāng)天盛號村,橫跨古河床,為五柱頭四欄板單孔石拱橋。橋身長5米,寬4.7米,高3.4米,橋孔跨度2.9米。橋有上下拱,上拱呈半圓形,下拱呈半橢圓形。橋身兩側(cè)砌出八字攔水翼墻。橋面以90多塊條扇形石條徹成,白灰灌縫。束腰用鐵鏈固定。橋拱兩面有圓臉石,每段上面有直徑28公分的浮雕大蓮花一朵,花朵八瓣五蕊,外用30顆圓蓮花圈在中間,上下各用5公分粗的弦紋襯托。橋拱中部嵌有修橋志石一方,楷書刻有:“唯大定十年,歲次庚寅,辛亥為朔已卯日,龍山縣西50里狗河川劉百通親筆記,非百通獨立而成,賴二劉同心而建,二劉者劉五劉海”字跡。此橋特點采用了上下拱的砌筑方法,以加強橋梁穩(wěn)固性,使上下拱成為一體,河水從孔道流出。設(shè)計獨具一格,美觀大方。據(jù)考證,大定十年是金世宗完顏雍的年號,為公元1170年。狗河即滲津河,遼金時代稱狗河,元以后至今稱為滲津河。因此橋建………
8、凌河廣場
推薦8
凌河廣場
凌源市凌河廣場投入使用以來,每天都會引來很多市民,來這里休閑娛樂,這項民生工程的建設(shè),改善人民休閑娛樂條件,滿足了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2011年7月1日,中國090華誕紀念日這天,歷時兩年修建、規(guī)模宏大的民心工程,凌源市凌河廣場交付使用,開啟了百姓出行娛樂的新篇章。建成后的凌河廣場以展現(xiàn)凌源豐富的文化生活為主題,集觀賞休憩、文化休閑、市民聚會、藝術(shù)表演和體育鍛煉等功能為一體,是凌源目前最大的綜合性休閑廣場。廣場總占地面積7.8萬平方米,其中廣場面積5.8萬平方米,綠地面積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500萬元。進場主路上璀璨的照明裝飾燈,清澈見底的河道小溪,充滿童趣的的木制長廊、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柱。每一處的是動人的景色,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無論是白天還是傍晚,只要人們有閑暇之余都會來到這廣場,陪孩子游玩,或者和同齡人講著各自的話題。廣場就是這樣,默默地守候著,守候著每一位來訪者,把最好的………
9、遼代古墓
推薦9
遼代古墓
石羊石虎遼代古墓遺址,俗稱大河北石像生,位于大河北鄉(xiāng)黃土梁子石羊石虎村,面積大約有15000平方米,東西寬150米,南北長100米,據(jù)《凌源縣志》記載為遼代古墓群?,F(xiàn)存石羊、石虎、石人共九尊,由花崗巖雕成。按照其位置可分為三組,西側(cè)一組為一對石虎相對而踞;自該組向東300米處為中間一組,呈南北一線排列,由北至南分別為石虎(高約1.04米)、石羊(高約0.6米)、石虎(高約0.94米)、石羊(高約0.45米);從這一組向南20米處為第三組,有東西方向相對的石翁仲兩個,高兩米以上,一文一武,文官持笏板,武官持寶劍,兩者相距6米。據(jù)考古學家觀測,此地當為遼代墓群,且按規(guī)則,墓主人至少應(yīng)該是宰相、王子以上級別的-。在其北部還出土過九脊褐山式頂方形石棺蓋,石羊石虎遼代古墓遺址對研究我國古代的歷史、文化、藝術(shù)、民族及古代建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經(jīng)過整修,這里已經(jīng)成為遼代古墓遺址公園。………
10、元寶山慈云寺
推薦10
元寶山慈云寺
清晨,當你信步登上熱水湯東側(cè)翠綠滿坡的元寶山之上,俯視東方,綠樹環(huán)抱著一片青磚碧瓦的寺院和紅墻高圍的館舍,心情為之一振。早六點,突然從寺院中傳出沉隱憨暢的鐘聲。古書中記載名剎總好以“晨鐘暮鼓、青燈黃卷”形容其為莊嚴神圣之地。如今的凌源市熱水湯元寶山下,就是這樣一番景象。詩人魯明廉在元寶山上看到這一景象,詩興大發(fā),感慨萬千,于是吟成一首七言古詩,其詩曰:館寺合一構(gòu)想神,依山傍水景觀新。僧俗兩界敬羅布,紀念先哲昭后人。肅穆莊嚴神水廟,廢墟古剎又回春。慈云普照佛緣廣,圣地風光遠近聞。這首詩,幾乎把熱水湯元寶山的慈云寺和羅布桑卻丹紀念館合建的巧妙構(gòu)思及建成后的宏偉景觀,非常精辟地講述出來了。這羅布桑卻丹紀念館和慈云寺為何選址在熱水湯東部元寶山下,而且為何館、寺建于一處,這里還有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