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地后,孩子們從大量的課后學習課業(yè)時間中解放出來。接著,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wǎng)絡游戲的通知發(fā)布,以前被網(wǎng)絡游戲擠占的時間又還了回來?,F(xiàn)在又遇上中秋和國慶兩個節(jié)日的假期,大把時間究竟要花在哪兒才能讓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呢?相信是許多家長目前所困擾的問題。
假期理應休閑,但是不代表不能學習,而學習也不只局限于課本知識和課外興趣班。由被動補習變?yōu)橹鲃蛹倨诤蟮拿悦?,轉變觀念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寓教于樂,在情境中學或許是我們的最優(yōu)解。在城區(qū)生活的家庭可以選擇參與各個展館的各種活動、主題公園的親子游、到城郊的鄉(xiāng)村去,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感受農(nóng)村的新變化,就算是和小區(qū)孩子在樓下一起玩游戲那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好回憶與生活素材。生活在鄉(xiāng)村的孩子也可以和小伙伴們借著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盡情地探索自然,參與當?shù)靥赜械奈幕顒樱蛘咭驳匠抢飦?,參加活動,雙向交流。并且不同的假期也可以有不同的針對性安排。中秋時看望老人,體驗家庭溫情,感受傳統(tǒng)文化;國慶時觀看閱兵、參觀展覽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也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度過假期的方式。孩子的假期可以作為生活繽紛的來源。“藝術來源于生活”,當家長困惱孩子的作文寫得差時,不如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美好的生活藍圖作為寫作活水的源頭?;蛟S藏在一次郊游中,或許藏在一次勞動中,或許就藏在一個玩具中。這么多形式的活動其實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讓孩子回歸本性,盡情探索自己的興趣?!肚f子》中說到“無用之用,方為大用”。那些看似無用的經(jīng)歷可能才是塑造孩子的磚石。當我們不再用短期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時,或許就是孩子獲得有意義假期的開始。
但是這樣的假期不只需要孩子的參與和家長的努力,學校、政府、社會公益機構和組織都需要共同關注,形成一股合力,推動孩子的成長。像如博物館、圖書館、植物園、科技館這些孩子的學習第二場所能否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推出貼合孩子成長學習需要的活動、以寓教于樂的公益的方式呈現(xiàn),作為親子出游的選擇保障;學校是否能夠在假期作業(yè)、課程要求上為孩子的發(fā)展進行深度定制,向家長宣傳“雙減”的教育理念;政府能否在把控政策施行、監(jiān)督市場、防止“死灰復燃”上做到盡善盡美……這些都是我們?nèi)匀幻鎸Φ囊幌盗袉栴}。
“雙節(jié)”中的中秋已過,但是“雙減”政策仍將貫徹實施。開始轉變觀念、合力配合,就是我們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節(jié)日禮物。
稿源:武漢網(wǎng) 作者:李欣怡(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級新聞學專業(yè)) |